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 关于我国宪法的7个“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13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6-18 10:55:19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影响和作用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正如太阳、空气和水,人们往往“用之而不觉”,对它知之甚少,反而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下面,一起来学习关于宪法的7个“冷知识”吧。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抄了谁的作业?

清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近代闭关自守的大门,同时也拉开了新政的序幕。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并且决定从改革官制入手,数年之后再实行宪政。

之后,专门派几位大臣专门赴日、德、英考察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当时,因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故而是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的。

《钦定宪法大纲》以当时的日本宪法作为范本,共有23条,多数条款从日本宪法抄袭而来,宣扬的是君主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是一部封建性质浓厚的宪法性文件,其正当性遭到广泛质疑。3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大清王朝。

2.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谁主持起草的?

1953年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朱德等32人为委员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进行宪法草案的起草工作。

1953年12月27日,“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的主要成员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乘坐专列离开北京来到杭州。

在西湖畔,起草小组每天加班加点,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1954年3月9日,经过4次通读通改,起草小组呈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稿本。

5月27日至31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4次全体会议,在反复修改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宪法草案(修正稿)。

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约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至此,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了。这部宪法也被称为“五四宪法”。

3.“七五宪法”是条文数量最少的一部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二部宪法。该宪法的结构与1954年宪法一样,除序言外,分为4章,但是条文大大减少,只有30条。

因为当时仍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带有比较浓重的文革色彩。比如用“口号”和“标语”代替法律条文,缺乏规范性,其中还有关于“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规定。3年后又颁布了第三部宪法即“七八宪法”。

4.我国现行的宪法是“八二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颁布了我国第四部宪法。截至目前,这部宪法先后经历了5次部分修订,分别是: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等重要内容。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做出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要修改。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要内容。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重要内容。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等重要内容。

5.国家宪法日为什么是每年的12月4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实际上聪明的读者应该看出来,之所以把这一天定为国家宪法日,是因为现行的“八二宪法”就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算起来,她也是一位真正的“80后”,今年正当“不惑之年”,12月4日就是她四十周岁的生日了。

6.宪法作为“母法”和普通法律有何不同?

宪法作为基本法,相比较普通法律而言,其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不同。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调整的内容是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或全局性的问题,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等。 至于普通法律,其制定必须根据宪法规定的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其所规定的内容也只是国家生活的一般性问题,或者是国家生活的某一个方面。

第二,效力不同。宪法的最高性表现为其具有最高的拘束力,普通法律的制定程序和内容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违宪的法律应该宣布为无效。宪法第5条第2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三,创制程序不同。在宪法制定方面,宪法的制定权属于人民,人民制定宪法的方式通常是由所有的公民参与讨论,并由特定的制宪机关制定和通过。我国制宪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宪法修改方面,通过宪法修正案一般需要立法机关2/3多数的赞成,而普通法律只要过半数即可。

7.可以直接引用宪法审判案件吗?

所谓宪法的司法化,主要是指宪法可以作为法院裁判案件的直接或间接的法律依据。法院直接以宪法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又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法院直接依据宪法对国家机关权限有争议的事项进行司法裁决,即违宪审查;二是将宪法直接适用于侵害公民权利的案件。宪法司法化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公民作为当事人有权提起宪法诉讼,宪法被法院适用于具体案件,同时诉讼能够切实有效地救济宪法性权利。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宪法并没有作为法院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并成为惯例。我国各级法院审理案件,一般是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或援引有关司法解释,惯例是不能直接引用宪法。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