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圣婴现象怎么形成的(有人称它为“厄尔尼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31 14:16:22    

每经3~5年,在南美洲西岸沿海常有突来的温水,使当地水温骤升,有些地方上升5~6℃,且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因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当年对这种现象不甚了解,当地人称之为EI Nino,西班牙语的意思是“小男孩”,表示顽皮不可捉摸的特性,这现象多在圣婴节前后发生,有人将它翻译为“圣婴现象”。

赤道东风造成的两个特征:

1.东风把海面水温较高的海水吹往西太平洋,再加上东太平洋的南美洲西岸沿海有上升流,使得西太平洋的表面水温比东太平洋高5~7℃,水温超过28℃的海域涵盖西太平洋相当大的面积,由于台风一般都在海面水温超过27℃的海域、维度超过5°以上产生,就说明了太平洋的台风大部分在西太平洋发生的原因,冬季时,这一大片温暖的海水往南半球移动,台湾受台风侵扰的机会就少多了。

2.东风把温暖海水吹送至西太平洋聚集,造成西太平洋海面比东太平洋高约60~90公分,海面的倾斜就是靠赤道附近的东风支撑着。

气候变化的周期:

1天:日夜变化,白天热,晚上冷;

1年:四季变化,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3~5年:发生圣婴现象一次。

大气环流,太平洋上空大气的沃克环流(平常年)。

EI Nino的形成:

平均每隔3~5年就会发生一次,赤道附近的东风减弱了,撑不住东西海面的倾斜,于是聚集在西太平洋的温水往东移动,因而使西高东低的海面倾斜率大大降低,温水团把东岸原本上升至海面的冷水压制在温水层下面,因而使东太平洋的表层水温升高许多,于是所谓的EI Nino现象就这样发生了。

造成赤道上升流的因素:

1.赤道东风

2.科氏力的效应

1982-1983年圣婴现象成为杂志的封面故事。

鱼类属于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对于水温的改变很敏感,事实上鱼类的回游除了追逐食物外,同时也是为了追求适温的环境,水温突升3℃,一般鱼类都会死亡。1982~1983年那一次的EI Nino,在秘鲁沿岸有些地方水温上升5~6℃,而且维持达半年左右,因此造成鱼群的大量死亡或逃离,使那一年当地的鱼产量减少80%,有些浅水珊瑚也因海水升温而白化或者死亡。此外,南美西岸的很多小岛上有成千上万的鸟类以鱼为食,鱼群大量死亡或逃离,鸟类无法觅食,也跟着大量死亡或飞往他处,有些以收集鸟粪为原料的肥料工厂也跟着萧条。

EI Nino与雾霾

在平时状态,位于西太平洋的印尼附近海域,气流上升,相对的,在其西侧也就是在非洲东方海域,则有下沉的气流而形成高压。印尼出产木材,森林砍伐过后,一般会放火燃烧残木,燃烧造成的烟雾随上升气流往上扩散就没事了,但EI Nino发生时,西太平洋的低压带往东移,而西侧高压带如果向东移至印尼附近,印尼上空反而形成下沉气流,燃烧森林所造成的烟雾被压制在地面无法上升,因而造成霾害,它会增加飞机飞航的难度。

EI Nino与台湾雨量

EI Nino发生时,西太平洋的暖水团会往东移,一整年产生的台风的总次数不变,但产生台风的海域离台湾较远,因此直接侵袭台湾的几率降低了,但这不一定会使台湾雨量减少,因为EI Nino期间,西太平洋天气系统结构的改变有助有加强台湾附近海域的西南气流,因而会增加台湾雨量,所以台湾雨量是否会减少,只看台风东移与加强西南气流的影响哪个为大?换句话说。除非侵扰台湾台风减少很多,雨量才会明显减少,否则在EI Nino期间,西太平洋的天气系统改变了,虽然侵扰台湾的台风减少会使雨量减少一些,但其他因素如风向改变等,也可能补足减少的雨量。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