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所有动人来自于理解与有情 胡学文携新作《龙凤歌》亮相长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8:32:0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8日讯(记者 黄煌 通讯员 王晨羽) 5月17日、18日下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主办的《龙凤歌》新书分享会分别在长沙大悦城覔书店以及镜中书店举行。《龙凤歌》作者、鲁迅文学奖得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胡学文与长沙的读者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学、人性与命运的深度对话。

《龙凤歌》以中国北方县域乡村为背景,讲述了马家和朱家几代人的身世命运与人生悲欢。马秋月因一匹枣红马与朱光明结缘,诞下龙凤胎朱灯与朱红。朱灯性情温和,行事谨慎,以中专生身份实现“农转非”,此后仕途顺遂,从公办教师到县长秘书、报社主任;朱红性格刚毅,敢爱敢恨,在婚姻破裂后,毅然投身服装事业,并培养一双儿女成才。母亲马秋月在朱灯、朱红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典型中国式家长的期待和寄托,内心往往陷入自我编织的牢笼。直到第三代长大成人,马秋月才从生命不息的长流中感受到释然和幸福。朱灯、朱红兄妹迥异的性格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谱写出一曲“龙凤歌”。也反映了广大农二代、三代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选择、坚守、命运流转。

谈及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胡学文表示:“所有矛盾来源于既不理解又无情,所有的动人来自于理解、有情。”他坦言,《龙凤歌》中的每个角色都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只有真正理解人物,才能写出他们的鲜活与真实”。

小说中,马秋月的“母亲”形象与中国乡土小说中传统的母亲形象不同,她并不擅长农活,而擅长作画与剪纸。她的心里还埋着一颗浪漫的种子,向往更加现代的爱情关系。她的心里有一条龙、一条凤,然而她自己却成了被困住的蛾。对此,胡学文认为,“每一个母亲心里都住着一条龙一条凤,传统母亲意味着奉献和牺牲。但现实中有些时候(这种爱)有些过度,为了孩子,甘愿去付出一切。其实你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却未必如你教育的样子。”他坦言,“就像书中的龙凤胎,但走的道路完全不一样,这也是我想在小说中探讨的。”

针对读者提出的“信念对创作的影响”问题,胡学文强调:“任何创作首先要‘信’。”他以自身经历为例,指出作家若对笔下的世界缺乏信念,作品就难以打动读者。“这种‘信’不是盲从,而是对人性深度的探索勇气。”包括现代年轻人经常谈论到的爱情,“如果你相信,你有极大可能找到爱情。如果你不相信,我想你多半找不到,因为你一开始就预设了不相信。”这一观点引发在场文学爱好者的共鸣。

据悉,《龙凤歌》是胡学文继获评“中国好书”的《有生》之后又一力作,目前已在各大平台热销。长沙站之后,作家还将赴多地开展巡回分享。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