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业内:以气候投融资赋能新质生产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9:44:00    

人民网北京5月24日电 (欧阳易佳)近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碳路绿融·聚势破局:气候投融资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围绕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先行先试与未来新程等多个重点议题全方位、系统地探讨了实现气候投融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途径和方向,为新质生产力破局发展提供创新策略工具箱和系统性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高表示,气候投融资以鲜明的气候友好导向,通过引导性、支持性、激励性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服务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构建气候投融资顶层制度框架,部署开展23个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指导地方建设气候投融资项目库,配合人民银行发挥好碳减排支持工具作用,支持金融机构丰富相关金融产品,持续深化气候投融资领域国际合作。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1万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近2亿吨,截至2024年底,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库入库和储备项目5400多个,涉及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累计授信总额超过5000亿元。气候投融资的导向性作用和激励保障作用初步显现,发展潜力巨大。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表示,随着气温的升高,极端灾害事件多有发生,发展好气候投融资已经成为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应对气候变化,驱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国资央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我国,气候投融资已经成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大的助力,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气候投融资领域的政策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日益丰富的气候投融资的工具,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低碳产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为主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领域,为我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丁章春介绍,近年来,北京积极探索碳金融等新途径、新工具,通过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项目,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升级,为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提供金融的助力。“北京市碳交易市场是全国的碳市场首批试点之一,也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在北京制定下发的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和具体的细则里面,着力把推动碳市场的发展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抓手,从2013年碳市场开市以来,北京市的碳市场已经平稳地运行到了第十一个履约的周期,碳排放配额线上的成交均价在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的情况下,从开市之初的每吨50元左右,逐步地上涨到了去年的每吨111元,试点碳配额的成交均价在全国是第一。”

大会发布了《气候投融资原理和实务》、《气候投融资发展报告(2023-2024)》和《气候投融资模式及工作机制创新案例集(Ⅰ)》等成果。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有助于引导气候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增强金融机构气候治理内驱力并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实习生胡育文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