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怎么干?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让乡村既有“看头”又有“赚头”,让老百姓住得舒心、过得开心。如今的邱县,从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到热火朝天的产业园区,从瓜果飘香的田间地头到游人如织的文旅景点,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村焕新颜:旧貌换新装,生活更舒心 走在邱县的乡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变样了”。曾经斑驳的墙面成了“会说话”的文化载体,荒废的空地变身村民遛弯聊天的好去处,这背后是大伙儿一起动手扮靓家园的热情。 在陈村乡,漫画成了乡村治理的“神来之笔”。当地把“邱县漫画”这一特色品牌与墙体彩绘结合,志愿者和村民们拿起画笔,将文明新风、乡村故事绘满墙壁。曾经乱贴小广告的墙面,如今成了传播正能量的“露天画廊”;闲置的宅基地,被改造成绿植环绕的“口袋游园”,孩子们在这里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石凳上拉家常。 “不光环境美了,咱的日子也更方便了。”村民们说,房前屋后的乱搭乱建被清理后,建起了标准化菜园,种上了无公害蔬菜,吃着新鲜又放心。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到扮靓家园的行列中,乡村的“颜值”和“气质”同步提升。 产业挑大梁:集群促发展,就业有钱赚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邱县立足自身优势,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让产业链条越拉越长,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 在古城营镇,五金产业从不起眼的小零件做起,如今已发展成“大气候”。走进占地230亩的五金产业园,河北路盛翱翔智能科技、邯郸洛克车业等6家企业已经入驻,9万平方米的车间主体拔地而起,创下了令人惊叹的“邱县速度”。这里不仅生产自行车零部件,还搞整车组装、骑行装备研发,形成了从生产到销售、物流的完整产业链。 “全镇现在有83家自行车行业企业,年产值超过3.3亿元,11家成了规模以上企业,5000多人在这里上班挣钱。”古城营镇党委书记霍洞天自豪地说。随着企业越来越多,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配套产业也跟着火了起来,产城融合的势头越来越足,大伙儿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农田结金果:特色种出富,大棚藏商机 传统农田如何变身“聚宝盆”?邱县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让黄土地焕发新活力。 南辛店乡西倪宋村的田间地头,一排排小拱棚整齐排列,棚内的西瓜圆润饱满,挂满了瓜秧。“以前种小麦、玉米,一年下来剩不了多少。现在搭起小拱棚种西瓜,亩产有8000斤左右,而且能提前上市,价格好得很。”种植户关师傅笑着说,他们的西瓜直接销往北京、上海的商超,一年下来能增收近百万元。 当地还不断完善农业配套设施,请来技术专家指导种植,让设施农业升级换代。“咱就是要让农民跟着产业走,踩着‘致富快车’奔小康。”南辛店乡党委书记武银芳说,特色高效农业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含金量”,更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路。 文旅添活力:全域皆风景,游玩有新意 邱县的文旅资源可不一般——这里是“破釜沉舟”“虎守杏林”等典故的发生地,香城固战役彪炳史册,“青蛙”农民漫画享誉全国。如今,这些资源被串成了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体系。 春天,文冠小镇的文冠果花盛开,“春游河北赏百花,邱县文冠绽芳华”活动一启动,就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赏花;“金‘邱’食悦・味美平恩”活动上,非遗火壶表演、民俗打铁花让人叫绝,哪吒真人秀、梦幻北极光引来阵阵欢呼,特色美食、文创产品让游客满载而归。 海棠小镇新鲜庄村是冀南抗日堡垒村,宋任穷住所、抗战纪念馆、地道等红色旧址保存完好,海棠花盛开时更是美不胜收;红薯小镇、五金小镇、玫瑰产业园各有特色……“在邱县,既能感受红色文化,又能体验乡村风情,吃喝娱乐购样样有,待上几天都不觉得够。”游客们这样评价。 从人居环境改善到产业集群发展,从特色农业增效到全域旅游升温,邱县正以扎实的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王鹏 李振云 王军)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