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王治东 | 改进调查研究的三个核心:求真、得法、重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2:34:00    

调查研究是形成认识来源的重要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恩格斯通过深入工人居住区了解工人生活状况,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撰写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及系列调查研究著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第一条就是要求改进调查研究。改进调查研究要抓住三个核心要点:一是要“求真”,面向真问题;二是要“得法”,坚持科学方法;三是要“重效”,务求结果实效。

求真:面向真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只有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才能把对策提实。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认识、准确把握、正确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向真问题,必须研究真问题。何谓“真问题”?真问题是具有价值性且需要被认识和被解决的一种客观存在,可以存在于日常也可以关涉学术。从党和国家层面来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纵观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始终把握国家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抓住“真问题”。

面向真问题,必须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反映了调研需要紧抓问题客观面,真研究问题则体现调研需要紧抓主体主观面,即调研人员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力戒形式主义,主动担当作为。针对调查研究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很多重要论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要“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这些重要论述既为开展具体调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也在提醒我们需要走出会议室的“小空间”,走进社会的“大空间”,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同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相结合,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在性相统一,真切感知实践前沿、工作实况、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同步发现和总结各类新鲜经验,为分析解决问题获取客观全面、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

得法:坚持科学方法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结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我们党能够制定和实行正确的大政方针、战略策略,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充分说明,做好调查研究,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有力支撑。

认识科学方法是推进调查研究的前置基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获取真理性认识的有效途径。马克思曾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这实际上就是对正确认识过程的具体阐明,也讲明了科学方法在调查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从客观实际出发,没有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最终就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调查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掌握科学方法是做好调查研究的核心关键。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单一的线性过程,其中蕴含着纷繁复杂的多样因素,想要达到事物的本质、破解改革发展的难题,“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同自然科学使用的实验方法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就是指导人们形成科学认知的最根本方法。要做好调查研究,必须自觉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更好在实际中分析现象、把握本质、发现规律,提升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运用科学方法是深化调查研究的根本保障。理论的力量在于实践,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科学方法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研究管党治党实践,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正确把握掩盖在纷繁表面现象后面的事物本质,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要加强对改革发展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和整体性谋划,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改革的突破口。

同时,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此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开展调查研究中,站稳人民立场,本身也是践行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

重效:务求结果实效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关键是要做深做实,“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归根到底,调查研究的结果实效好不好,关键在于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

务求结果实效,在于“实”字当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关键在“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实”的要求应该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同时,检验实效的标准不能仅看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多少,也不是看具体动作、形式多“花哨”,而是自觉对照总书记所提的具体要求,在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见真章。

务求结果实效,在于坚持目标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要“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了实现这个朴素又宏大的目标,在地方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时常与百姓围坐在一起,察实情、听民声、谋良策。历史和实践都已证明,始终坚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指向,也应该是改进调查研究秉持的重要原则。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紧紧依靠群众、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坚持把“问题”当“课题”,通过努力“答题”不断增强群众认同感、收获感、信任感。

(作者为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