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食堂 ![]() 村史馆 ![]() 村级卫生室配备的血压测量仪 海晏县委组织部供图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将村(社区)作为乡村振兴治理提能的主阵地,创新“改造服务场景、提升民生温度、新建治理载体”三维模式,通过整合481万元专项资金,开展村社“十有”工程,推动基层阵地从“单一办事点”向“综合服务体”蝶变,以“小阵地”托举起“大民生”。 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构建便民“暖心港” “以前办理各项事务要从乡里到县里,现在大厅里转个身就全办妥了!”海晏县甘子河乡牧民索南多杰举着刚办好的社保卡,竖起大拇指。 在村社“十有”工程建设中,海晏县通过构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将草原补偿、医保缴费等87项高频事项“打包”进驻,通过集中办理各类业务,实现了群众办事的“一站式”服务。 综合服务中心藏汉双语服务岗的卓玛才让仍然记得,去年冬天,63岁的央金来咨询草场补贴,工作人员花费两个多小时耐心为她讲解政策,央金还为此专程到服务窗口献上了一条哈达以示感谢。如今,12个部门的办事窗口整合成6个“综合服务岛”,日均办件量较改造前翻了两番,墙上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98.6%”的群众满意度数据。 自村社“十有”工程启动以来,海晏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稳步推进“十有”工程建设。目前,21个村和6个社区村社“十有”工程目标均已实现。 为进一步释放服务群众效能,海晏县投资182.8万元对全县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组织“三支一扶”等公益性岗位入驻服务窗口,相关部门安排业务骨干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整合户籍、工商、税务等多项便民业务进行集中办理,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全县29个村实现了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 同时,海晏县还在36个村社区全覆盖建设综治中心,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县140人的村级调解员队伍和35人的社区调解员队伍,年内处理矛盾纠纷达到103起,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社会治理效能和村民的安全感显著提升。 温情守护“一老一小” 托起民生“幸福圈” “一老一小”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考验的是基层治理的水平。 海晏县聚焦群众的幸福“食”事,通过村社“十有”工程共打造26个幸福食堂,每日为在村高龄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营养丰富的餐食。 “爸爸妈妈去外面打工后,我和奶奶每天都来幸福食堂吃饭。”咀嚼着嘴里可口的饭菜,哈勒景乡11岁留守儿童巴音的嘴角洋溢着美食带来的幸福微笑。在他身后,墙面上张贴的“双色食谱”格外醒目:绿色标签是高血压老人专供餐,黄色标签标注着留守儿童加餐的钙含量。 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为“一老一小”打造和谐温馨的宜居环境,“十有”工程开展以来,海晏县投资110.29万元新建村幸福食堂4个、社区幸福食堂1个,改造提升村幸福食堂13个,实现36个村(社区)幸福食堂全覆盖建设。 海晏县还着眼群众的就医需求,在村(社区)设立村级卫生室,32个村社卫生室配备的34名村医,会定期对辖区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上门就诊,让百姓健康得到更好保护。而为了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海晏县通过村级卫生室提质升级,统一配备血压测量仪、雾化吸入器等“健康六件套”,实现了24小时远程医疗会诊全覆盖。 在三角城镇海峰村卫生室里,村医王永梅正为68岁的李开化测量血压。“高压132,低压85,比上个月稳定多了。”她边记录数据边叮嘱:“降脂药要按时吃,下周我上门给您复查。”卫生室内,崭新的病床上铺着消毒床单,墙角的药柜里分类摆放着40多种常用药品。李开化看着全自动血压测量仪感叹道:“以前量血压还要跑去镇上,现在抬脚就到卫生室,心里踏实得很!” 文明治理双轮驱动 绘就乡村“新图景” 在推进村社“十有”工程建设中,海晏县把文明实践站与村史陈列室打造成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的重要阵地。 三角城镇文明实践站里,省级“非遗”传承人措毛吉正指导妇女们制作“民族团结”主题堆绣。“针脚要像石榴籽一样密密实实。”她轻轻调整着绣框,阳光透过藏式花窗洒在未完成的《高原春牧图》上,这样的场景在全县29个村史馆已成常态。 “十有”工程启动以来,海晏县共投资34.06万元,完成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提标升级,新建改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镇)史馆6个、村史馆29个,内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廊、志愿者之家、农家书屋等各类功能室,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化依托。 海晏县还对36处村(社区)体育场进行场地翻修、健身器材更换工作,将村社体育场打造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的重要阵地,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实现凝聚群众、活跃文化生活的目标。 海晏县还把畅通民意收集渠道作为村社“十有”工程的重要任务。 在青海湖乡新建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中,海晏县人大代表尕布藏加正在整理本月收集的7条民生建议。“新建的80平方米的工作站,既是政策宣讲厅,又是民意收集室还是矛盾调解站。”他指着墙上“民情直通车”流程图介绍道。 海晏县在13个村、1个社区建设“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目前36个村(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均达到“六有”标准,为村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诉求表达渠道。 如今,海晏县各族群众通过焕然一新的“十有”阵地,既能享受“进一扇门办百家事”的便捷,又能体验“家门口的健康守护”,更能在酥油茶香中参与基层治理,“现在群众的笑脸,就是‘十有’工程最好的成绩单!”党的二十大代表、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说。 编辑:刘海钧;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