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湘雅二医院揭示心梗早上高发“生物钟密码”,为保护心脏开辟全新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7:52:00    

湖南日报4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谭婷 刘明辉)心肌梗死为何在早上高发?记者今天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该院麻醉科阮溦副教授团队近日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心肌损伤与“生物钟”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依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开辟了全新路径。

心梗是全球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与损伤程度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清晨6时至中午12时为高发期,心肌损伤和死亡风险也更高,但其机制长期未明。湘雅二医院麻醉科阮溦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健康科学中心、哈佛大学及耶鲁大学等国际合作单位,通过人类心肌组织样本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多组学分析,首次揭示了“生物钟”是导致心脏在不同时段对缺血损伤反应不同的关键原因。

该团队研究发现,下午3时左右是心脏“自我保护力”最强的时间段,而清晨则是“最脆弱的窗口期”。下午3时左右,身体里的“节律控制器”BMAL1蛋白,会与缺氧反应因子HIF2A携手合作,组成一个“搭档组合”。它们一起激活一个叫双调蛋白(AREG)的心脏保护基因,帮助心肌更好地抵御缺血带来的损伤。这条由BMAL1—HIF2A—AREG构成的信号链,就像是心脏的“时间护盾”,为心肌提供天然保护力。而在清晨,BMAL1和HIF2A分子表达和转录活性都相反。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还借助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技术——人工智能蛋白结构预测软件AlphaFold,配合冷冻电镜技术,成功绘制出这一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图,精度达到原子级别,为未来开发“专门针对这个机制的新药”提供了清晰的结构蓝图。

“此次发现,首次揭示了心梗为何‘挑时间发作’的分子机制,也让我们有机会抓住这个机制来干预治疗。”阮溦介绍,团队提出了“依时给药”新策略——在心脏保护力最低的时段,可使用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川陈皮素(NOB)来激活保护通路,从而减少心梗带来的伤害;在心脏保护力最强的时段,可用一种叫vadadustat的药物稳定HIF2A,增强心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生物钟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影响器官功能、疾病发生乃至治疗效果的‘时间开关’。过去我们讲精准医学,强调的是‘因人而异’,现在更要考虑‘因时而治’。”阮溦表示,“这个策略的提出,标志着我们有望从传统的‘统一时间治疗’,迈向‘基于个体生物钟’的精准干预新阶段,真正做到在心脏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精准保护。”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