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豌豆新鲜上市, 鲜甜软糯的口感让不少人大快朵颐。 宁波61岁的陆先生 却因连吃5天“豌豆宴”, 痛进了医院。 ![]() 资料图(新华社) 一天两碗,痛风发作 关节“长石头”,代价惨痛 家住鄞州的陆先生在自家小院种了一片豌豆。5月份正值大量上市,他干脆顿顿“豌豆当家”——每天两大碗,一连吃了5天。 起初只是脚趾隐隐作痛,他翻出常备的止痛片应付,没想到这次药片“失灵”,膝盖肿得无法弯曲。 平时尿酸就高的他听说过痛风的症状,知道自己可能是痛风发作,于是在家人搀扶下捂着红肿的脚趾进了医院。 “双手、双足关节布满痛风石,这是长期高尿酸血症引发的并发症。”接诊的风湿免疫科张瑾主任医师表示。得知他一天两碗豌豆,张瑾医生表示新鲜豌豆嘌呤含量达86mg/100g,属于中嘌呤食物,短时间内大量食用也会给尿酸“火上浇油”。 ![]() 关节超声显示痛风石沉积 餐桌上的“嘌呤雷区”要警惕 高风险——浓汤(骨头汤/海鲜汤)、动物内脏、贝壳类海鲜产品(如生蚝、牡蛎、扇贝、毛蚶)、香菇类(干)。 中风险——豌豆、加工肉制品(如腊肉、午餐肉、牛肉干、猪肉松等)。 安全区——牛奶、鸡蛋、新鲜蔬菜及水果(如冬瓜、樱桃等)。 痛风不治后果多严重? 张瑾医生在追问病史过程中发现陆先生四肢关节反复疼痛已有5年多,总以为“痛完就没事”,疼厉害了就吞两片止痛药,从未接受规范治疗。 “关节痛只是冰山一角!”她指着陆先生的关节能谱CT影像叹息:绿色代表的就是尿酸盐结晶,像“小刀”般扎在关节滑膜上,引发剧烈红肿热痛;更可怕的是,这些“隐形杀手”会悄悄沉积在肾脏,导致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 膝关节能谱CT显示绿色的尿酸盐晶体(协助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 “痛风患者中约30%合并慢性肾病,比普通人群高5倍。”张瑾透露有人因手指关节畸形无法握筷,有人因肾衰竭需要终身透析。 她提醒,止痛药治标不治本,痛风规范治疗记住两点: 止痛后更要“清垃圾”。急性期可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糖皮质激素等缓解急性炎症,但后续需长期服用降尿酸药(如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将血尿酸稳定在至少360μmol/L以下,逐步溶解尿酸盐结晶。 降尿酸治疗贵在“坚持”。只有坚持长期平稳降尿酸,才能真正告别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治疗痛风相关并发症(如痛风石、痛风肾等)。 来源:宁波晚报、杭州日报 编辑:LL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