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浙江省的干事精神,“人无‘浙’有、人有‘浙’优”再合适不过。从“双下沉、两提升”到“山海”提升工程,从有医学高原无高峰到医学高峰拔地而起,从信息化建设到数字化改革,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省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干好医改这项难而正确的事。 如今,浙江省人均预期寿命达82.55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低到1.37‰和4.19/10万,均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该省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逐步从流出患者较多的省份之一变为流入患者较多的省份之一。 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要一步一个脚印 “有些外省的同仁认为,浙江省地处长三角、经济基础较好、改革开放程度深,医改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些。其实,面对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各家有各家的难,并非经济水平高改革就能一蹴而就。一步一个脚印,在不同阶段直面改革的难点、堵点并且逐一攻坚突破,这是我们学习三明医改因地制宜方法论的应有之义。”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说。 在王仁元看来,浙江医改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9—2012年是立柱架梁阶段,主要矛盾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弱。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协同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改革的“四基一公”改革,初步搭建起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框架。 2012—2016年是重点突破阶段,主要任务是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的逐利机制。2012年,浙江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协同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5项重点改革。2014年4月,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2016年,浙江省公立医院医疗总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内,门诊和出院次均费用增幅控制在5%以内,破除了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进一步维护了公立医院公益性。 2016—2022年是深化攻坚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浙江省针对“看病难”,推出“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县域医共体改革、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县域就诊率巩固在90%以上;针对“看病贵”,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深入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采,使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27.99%下降到22.53%;针对“看病烦”,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化改革,实现患者就医满意度4年保持全国第一。 2022年至今是全面提质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浙江省卫生健康领域全面启动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聚焦打造“看病不出省”重大标志性成果的目标,着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王仁元表示,下一步,浙江省将全面推进“三医”协同发展治理行动,以基层为重点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模式,重点在优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会商机制、推进公立医院“4+1”改革任务、实施县乡村卫生人才一体化改革、提供“固定+流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医疗卫生服务、推进连续医疗服务改革、建设数字健康高地等方面持续发力。 跨越山海顶天立地 实现“看病不出省” 浙江省地处长三角地区,毗邻上海市等地,交通发达。曾几何时,该省是流出患者较多的省份之一。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浙江省以实现“看病不出省”为目标,着力“建高峰、强县域、稳基层、优服务、重统筹”,不断向高攀登、向强迈进、向新突破。 浙江省通过“强合作、强支持、强联动”,推动打造医学高峰。2019年,浙江省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签署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议,共同建设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心血管病、创伤、癌症、呼吸等6个专业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形成医学高峰建设主攻方向。同时,浙江省依托高水平医院的优势专科,重点培育器官移植、血液病、眼科等10个重点专科,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形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学科群,打造一批集临床、科研于一体的医学高峰。 浙江省财政将医学高峰建设项目纳入集中财力办大事支持范围,“十四五”期间浙江省政府累计投入“建高峰”专项资金36.95亿元,其中3.24亿元用于奖补高层次人才。 在加强财政支持的同时,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注重政策协同,与省编办、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省药监局等部门协同,推进人事编制、薪酬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等方面的改革,为医学高峰建设创造良好政策环境。通过开展医学高峰建设,浙江省医疗技术与临床服务能力快速提升,连续6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中总成绩位列全国前三。 “提起浙江的地形地貌,大家都用‘七山一水二分田’来形容,山区多、岛屿多是浙江的特点。”王仁元说,这些山区海岛县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服务规模整体偏小。为提升山区海岛县医疗服务能力,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在2021年启动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集中省内综合实力最强的13家三甲医院重点帮扶32家山区海岛县医院,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之路。 在能力体系建设上,浙江省以县域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建设为重点,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提升县域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抢救成功率;以县域影像、病理、检验共享中心建设为重点,强化医技科室的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围绕县域疾病特点和转外就医较多的病种,重点帮扶县级医院建强不少于4个临床专科;以提高医院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着力加强县级医院传染性疾病早期筛查、精确监测、精准诊断和规范治疗。 在人才帮扶举措上,浙江省通过知名专家下基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开展远程诊疗等举措,为山区海岛县建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机制保障上,浙江省创新组团帮扶机制,健全监测机制。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财政厅通过资金奖补支持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分别对山区海岛县和帮扶医院进行奖补,有效减轻了基层财政和医院支出负担。据统计,通过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受帮扶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74项,共建重点临床专科246个,7家受帮扶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衢州、丽水地区县级三级医院实现零的突破。 王仁元表示,浙江省通过打造医学“国家队”,做优省市级头部医院,再由头部医院带动高水平县级医院,实现强县级进而强县域,让优质医疗资源分布更加均衡,为群众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深化数字化改革 打造医学创新高地 浙江省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一直是浙江医改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浙江省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数字健康和医学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赢得先机、占据主动。 去年11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上线应用“七智医助”精神心理专科大模型,用以解决精神疾病患者主诉不清、病情诊断较难等问题。“七智医助”采用“领域大模型+DeepSeek-R1”双引擎架构,兼顾医学专业需求和算法能力,成为年轻医生的老师、资深医生的助手。 在嘉兴市海盐县,一款名为“数智国医”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已覆盖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低年资医生能够借助系统的问诊指引与辨证论治推荐,为患者准确高效开出中医药处方和适宜技术处方。同时,国医名师智能专病机器人实现对名老中医经验的数字化复制,基层医生可借鉴其经验开出优质处方。 此外,“浙里办”手机应用中的“浙医互认”模块打破“不能认、不愿认、不敢认”三大难题,让浙江省成为首个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的省份,至今已累计节省医疗费用超16.2亿元;“浙里急救”模块实现“上车即入院”,使“120”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浙里护理”模块实行“线上点单、线下服务”,年服务老年人、康复和终末期患者等超50万人次;“浙里健康e生”模块让人人拥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点击量已超500万。浙江省研发上线省域共享、数实融合的“数字健康人·安诊儿”(2.0版),融合DeepSeek推理能力,集成名医孪生、报告解读、就医陪诊、健康咨询等20余项功能,目前已覆盖省、市、县级医院306家,服务量超2000万人次。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场景在之江大地上广泛应用,得益于浙江省谋划在前、布局在先。该省推行“政府主导、市场运营、行业监管、社会参与”模式,建设面向全省卫生健康行业的公共服务云“健康云”,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统一、安全、高效、开放的云基础设施支撑服务。同时,该省一体化规划设计省域健康数据流转通道“健康数据高铁”,实现全省医疗健康数据实时汇聚。“健康数据高铁”已贯通339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和14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均达到100%。 王仁元表示,下一步,浙江省将以完善医疗智能体“安诊儿”功能为核心,打造全国医学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一方面,着力解决“医产学研”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贯通医学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重大场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全链条,促进人工智能与医学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医学人工智能项目,联合政府、医院、科研院校、企业等多主体,开展数字健康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场景落地、应用验证,打造医学人工智能生态圈。针对数据安全、技术可信、伦理风险等问题,浙江省还将加强对人工智能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潜在风险进行监测、识别、隔离、消除,让“智能向善”成为打造人工智能良好生态的基石。 ![]() 文:健康报记者 杨金伟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6B7BSQ3Z】获取授权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