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百科 >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简介: 孙红梅

69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30 21:11:26    

【奋斗青春无悔抉择14】

22年前的一个夏夜,由陕西西安开来的火车停靠在湖北襄阳站。出站的人流中,有一位身材高挑的姑娘。她面容清秀、短发利落,金丝眼镜下,一双眼睛纯净明亮,写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姑娘叫孙红梅,刚刚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她要去报到的地方,是鄂西北大山深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

来不及拂去旅途的疲惫,孙红梅拽着行李跳上一辆军车。颠簸了3个小时,来到厂区,四周漆黑一片、寂寥无声。

第二天清晨,孙红梅才发现,这里的山,比老家大得多、高得多!

“半年内,必须拿到焊工资格证!”

1975年,孙红梅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一个小山村。

从小,她常听家人讲起一段悲痛的往事——1939年,侵华日军飞机轰炸沂源,村里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母亲的奶奶不幸被炸死。

“落后就要挨打!”保家卫国的信念从小根植在了心里。高中快毕业时,她毫不犹豫参加了入伍体检。遗憾的是,因为近视,未能过关。

“当不成军人,就去部队工厂作贡献!”1999年大学毕业季,不少同学争着去大城市,孙红梅却只投出一份简历。

五七一三工厂,有着新中国最早建设的军用飞机发动机修理线。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通向远方。山石上,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支援三线建设”。

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孙红梅琢磨着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没想到,兜头而来一盆冷水。

进了车间,首先要当学徒,每天对着黑乎乎、油腻腻的零件修修补补。“技术员不能眼高手低,首先要有过硬的技术!”师父给她下了硬任务,“半年内,必须拿到焊工资格证!”

斯文的女大学生拿起焊枪,一时间手忙脚乱,烧红的焊丝还戳到了衣服上,烧出一个大洞。硬着头皮把焊枪往前杵,火花四下飞溅。放下面罩一看,一条焊缝歪歪扭扭,像条丑陋的“毛毛虫”。

孙红梅垂头丧气。俏皮的小工友编起歌谣:“技术员,继续玩!”

“我是学材料专业的,结果当了焊工。这样下去,人生能有啥价值?”夜深人静,孙红梅盯着自己养的小仓鼠,一脸苦闷——那个可怜的家伙被关在笼子里,在跑轮上不停地跑。可不管怎么跑,总是一次次掉到原地。这很像自己现在的状态,走不出内心的困境。

迷惘间,一件事让她感受到了技术创新的力量——

厂里引进了先进的外国焊机,但上面全是英文字母,操作复杂,连技术大拿都“手心出汗”、不得要领。此时,孙红梅的师父姜巍,一位老资历技校生,带着大家迎难而上,试验出脉冲氩弧焊工艺,救活了大批停修的火焰筒,为工厂节约资金几百万元。

“只要全身心投入,焊工照样大有作为!”孙红梅豁然开朗。

调整状态,苦练本领。一握焊枪就是几十分钟,臂膀酸痛使不上力,手上一次次烫出水泡;眼睛常被电弧光打伤,一闭眼就火辣辣刺痛、泪流不止……

天道酬勤。半年后,一条鱼鳞般的焊缝从她的焊枪下流淌而出。

盯着漂亮的焊缝看了又看,孙红梅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焊”在这群山之中。

“从不做90分,争的都是100分、更高分”

夏末,记者走进五七一三工厂特种修理制造车间。

机器轰鸣,孙红梅正指导一位年轻人操作激光熔覆设备——在手掌大小的显示屏上轻点几下,参数设置完毕;伴随着机器手臂的移动,金属零件上的一道裂痕迅速“缝合”,光滑平整。

“干我们这行,容不得半点差错。航空发动机出了毛病,就可能机毁人亡。”孙红梅声音不大,但字字坚毅,“干,就干到极致。”

2013年,一批某型军用飞机发动机机匣损坏,国内没有成功修复先例。眼瞅着30架飞机就要“趴窝”,孙红梅主动请缨。

打开机匣一检查,内部构造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又一层,故障点多发生在腔内视线盲区。

如何从外部准确找到故障位置,如何精准定位“解剖”,如何焊接漏点,又如何保证焊接变形不超过技术要求?

难题个个刁钻,环环相扣。

“原本必须开膛。但受零件结构限制,只能微创。”孙红梅解释,“口子不能开大,开大了,变形就会大,很可能零件报废;开小了,焊枪又伸不进去。两头为难啊!”

那段时间,孙红梅走路睡觉,满脑子都是机匣构造,体重不知不觉掉了10斤。

一天早上,几乎一夜无眠的她简单梳洗。看着镜子,她突然灵光一现——

做一把长柄小镜子找故障,再做一把小焊枪,把钨极弯一下,不就可以焊到腔内故障吗?

突破口终于打开!

孙红梅设计出一个精巧的“手术方案”:先在机匣外壳上切割出一个小“窗口”,利用镜面反射查找故障点,用自制的焊接定位夹具定位,再采用仰焊将漏气部位修复,最后将“窗口”补片焊牢。

最终的操作平面只有180平方毫米,相当于半个手掌;整个过程中,她严格控制参数,修复后的变形量仅有0.003毫米——一根头发丝的1/25!

这仅仅是孙红梅修理保障的600余台军用航空发动机之一。

“她从不做90分,争的都是100分、更高分。”这是同事们对孙红梅的评价。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破解近百项修理难题,形成12项核心修理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自己也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工厂一级技术专家、空军装备修理系统焊接专业首席专家。

这些年,新进厂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看着他们,孙红梅就像看到刚进厂时懵懵懂懂的自己。她想:高素质航修人才如此紧缺,应该把多年积累的经验贡献出来,手把手带着年轻人往前走。

2013年,以孙红梅名字命名的“红梅工作室”挂牌成立,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年轻技术骨干纷纷加入。言传身教中,她已带出10名徒弟,其中4名成为技术专家。

“有些技术参数,我们觉得在规定范围内就行。她总是说不能有任何一个‘差不多’。”工作室成员马海强编写的第一本工艺规程,被孙红梅反复修改了七八遍。“干到极致,才能万无一失”的道理,已深深刻进这个90后小伙儿心里。

“老末老末,最后竟给叫成了劳模!”

“全村头一个大学生,没走出大山,还钻进了更深的山里!”刚参加工作时,不少人说她“亏了”,但孙红梅不以为然。

悠悠岁月,如水流逝。20多年来,这个执拗的姑娘心无旁骛干着一件事——紧握焊枪,为战鹰修“心脏”。

2020年,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

“哪想到,老末老末,竟给叫成了劳模!”70多岁的母亲“埋怨”中带着自豪。

孙红梅的爱人是她的高中同学。成家后,父母也从老家来到厂里,帮她照顾孩子、料理家事。每次下班,父母把饭菜做好后,就望着窗外的人群。总是人都走完了,还不见她回来。父母就嗔怪着叫她“老末”。

有了家庭的支持,孙红梅全身心扑在了工作上——

一只黑色手提包拎了好多年,手柄“磨秃噜皮”,毫不在意。

不远处的湿地公园,建成几年了,从未去过。

多家企业开出几倍年薪“挖”她,不为所动。

多次有人鼓励她去竞聘干部,一再拒绝。

…………

“我就是个搞技术的,管理不是长处。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初心。”孙红梅说,她最喜欢的,是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或厂房里,没有外界干扰,慢慢地思考、研究、验证。有时候弄到深夜,她就一路奔跑着回家,渐渐地,竟然练出长跑的本领。

“信仰坚定,心地干净。”工厂党委书记谭晓东感慨,这么多年,荣誉拿了一大把,但孙红梅从没向厂里提过什么要求,“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在她身上,‘工匠精神’有着最好的诠释。”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襄阳市内好几条主干道两旁挂上了宣传孙红梅事迹的道旗,她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无意中,她发现儿子学校寝室的微信群也改名了,改成了“大国工匠孙红梅后援会”。

“高中生不粉明星、不粉偶像,粉一个工匠。说明啥?我干得值!”孙红梅笑得眉眼弯弯。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这是咏梅的诗句,也是孙红梅的微信签名。

每到早春,厂区办公楼旁,总有几株红梅昂首怒放。爱美的孙红梅,也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让那芬芳浸润心田……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