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片头曲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回忆,歌词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瞬间把观众带入那个英雄辈出、历史长河汹涌的时代。 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文人,正是这首词的作者。 正德年间状元 杨慎,明朝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的长子,出生于书香世家。他天性聪颖,对诗歌展现出了卓越颖悟力和创造力。在仅11岁的年纪就开始创作诗歌。曾任教太子的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看到杨慎的《黄叶诗》后非常赞赏,收杨慎至门下教他读书。 杨慎24岁就考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这时候的杨廷和已经是内阁辅臣,明武宗对自己的授业恩师杨廷和既倚重又尊敬十分倚重。 嘉靖大礼议之争 因明武宗无嗣而去世,他的堂弟朱厚熜即位新皇。杨廷和因为拥立之功被新皇重用。然而,"大礼议之争"改变了父子二人的命运。 “大礼议之争”起因于明世宗希望追尊已故的父亲为“皇考”,然而杨廷和等大臣认为朱厚熜应该继承伯父明孝宗的支系,导致兴献王的身份从亲生父亲变成叔父。因此,双方持续争论了三年之久。最终,杨廷和离开了,而杨慎则继续反对,多次招惹嘉靖的不满。 随后,杨慎和翰林检讨王元正等200多人聚集在左顺门,向嘉靖皇帝谏言而哭泣。这一举动激起了嘉靖的极大愤怒,所有参与的官员首先被监禁,然后受到了廷杖的惩罚,其中16人当场被杖打致死。杨慎也差点丧命,但最终被贬职并被发配到云南。 贬谪滇南 终不得归 杨慎被贬后,一些杨廷和当权时期的被贬官员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在路上埋伏,计划杀害杨慎。他小心防备,带病上路。在被放逐到滇南的三十多年,尽管环境恶劣,但杨慎并没有消极颓废,专心著述修史,关注民生疾苦。 嘉靖因为大礼议事件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为愤恨。常常询问杨慎的近况,大臣们的回答总是杨慎已经年老体弱。杨慎听到这个消息后,变得更加放荡不羁,经常纵情饮酒自娱。整个世宗朝共有六次大赦,但杨慎最终还是未能回到家乡。按照明朝的法律规定,他年满六十岁时可以赎身返家,但没有人敢受理。最终,杨慎在昆明病逝,时年七十二岁,死后才被安葬回故乡新都。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