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钢铁出口“大年”背后,关税壁垒风波频发。中钢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原审案件33起,超过了2020年至2023年案件数量总和。 而关税也已成为近期上市钢企频频被问及的话题。 “从钢材出口数据看……关税对直接出口冲击有限。但对转口贸易形式的出口,可能影响较大,中国出口业务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平衡将受到挑战。”3月26日,南钢股份(600282.SH)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就近期海外关税影响表示。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钢铁内需承压,通过出口消化产能成为钢铁行业的重要选择之一。他认为,关税壁垒增加虽然对我国钢铁出口产品会有一定影响,但预计影响十分有限。 以出口消化产能成共识,多家上市钢企披露海外市场表现 2024年可谓是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大年”。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11亿吨,同比增长22.7%;累计出口金额836亿美元,同比下降1.1%。折合粗钢净出口约1.13亿吨,同比增长31.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多家上市钢企的年报中均提及了海外市场表现。 南钢股份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出口接单量150.9万吨,同比增长20%;出口量达150.5万吨,同比增长25%,双创历史纪录。 华菱钢铁(000932.SZ)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全年完成高端钢材产品出口销量168万吨,同比增长7.68%,海外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8.13%,同比提升2.33个百分点。 “钢铁内需承压,通过出口消化产能成为钢铁行业的重要选择之一。”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我国钢企的出口产品中板材(如热轧、冷轧卷板)占比超过50%,主要用于汽车、机械制造,长材(螺纹钢、线材)出口增速较快,反映发展中国家基建需求;电工钢、镀锌板等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逐年提升,部分特钢品种(如不锈钢、合金钢)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在出口目的地方面,据陈雷鸣介绍,我国钢企出口国家以“一带一路”沿线为主导,核心市场东南亚占出口总量约35%,中东占比约20%,非洲需求快速增长,未来拉美和独联体国家将成为新的出口目的地。 中信特钢(000708.SZ)在不久前的业绩说明会上即透露,公司计划在东南亚打造海外生产基地,考虑到投资成本以及建设时间、速度和效率等问题,将优先采用并购+改造的方式,争取在今年实现实质性的项目落地。 关税壁垒风波频发,将对我国钢企出口造成何种影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姚林在今年1月曾提出,我国钢材出口增长引发关注。2024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原审案件33起,超过2020年至2023年案件数量总和,钢材贸易面临的风险逐渐累积,多种形式的国际贸易壁垒正在加速构建。 今年2月,美国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越南与韩国也先后宣布对我国钢铁出口征收反倾销税。 部分企业对关税壁垒事件表示了担忧。方大特钢(600507.SH)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日渐频繁的钢材反倾销和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将威胁到整体钢材的出口形势。 南钢股份在3月26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就关税壁垒造成的挑战表示,公司将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加大高附加值品种的产能,同时拓展新兴市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盯紧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和项目一起走出去,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对东盟、中东、拉美等沿线国家的出口。 “2025年国际市场将会增加对我国钢铁出口的关税壁垒。这虽然对我国钢铁出口产品一定的影响,但预计影响十分有限。”陈雷鸣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品、特别是钢材出口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增加关税等限制陆续不断,但由于我国的钢材产量大、质量优、价格优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巨大,行业已经习以为常,能够沉着应对。 陈雷鸣提到,我国钢材出口很多是跟着大基建走出去的,这是系统工程,不是单纯的贸易壁垒能够阻挡的。与此同时,我国全球化供应链足够强大,很多国家对我国钢铁供应链的依赖性比较大。最后,我国钢材的出口模式也在随机应变,比如间接出口,就是通过造船、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和零部件出口;通过政府间“产能合作”模式,将单纯出口转化为合作共赢;特别是通过我国建筑企业承建国际重点工程的出口模式已经十分成熟。因此他认为,应该对我国钢铁出口形势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