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了解到,2025年京津冀三地继续实施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本年度将围绕合成生物制造、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三个领域受理项目,要求京津冀三地合作开展联合研究,进一步推动京津冀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融合及协同创新。专项将资助50项左右,单个项目资助额度60万元。 本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优先资助的三个领域均提出了若干个具体项目方向。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包括酶元件的智能创制、合成生物制造细胞工厂的设计构建、基于益生菌或微纳机器人的肠道微生态调控、含卤分子的生化反应设计与合成生物系统创建、光电驱动的第三代生物制造、合成微生物组的智能组装、基于人工细胞的细胞外蛋白质合成、植物天然产物合成代谢的智能设计、医药中间体和功能因子绿色生物制造等。 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包括数据跨域安全防护、可信开源软件成分分析、面向工业互联网车间的多模态大模型感知等多个方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领域包括精密机床热稳定性主动控制、航空航天复杂零件精密锻造成形、复杂结构钣金件高精度橡皮囊成形、超高温全光纤微纳传感等方向。 本专项仅受理由京津冀三方合作申报的项目,京津冀每个地区成员单位(申报/依托单位、合作单位)数量不超过2个,鼓励京津冀地区企业参与项目研究。三地项目申报/依托单位、合作单位应明确项目的合作机制、研究重点和任务分工,并建立顺畅的交流沟通机制。鼓励中青年科学家申报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记者 雷嘉)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