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9天,27616海里的环球旅程,经历过一个又一个生死时刻,哭过笑过也崩溃过,“独臂船长”徐京坤从未放弃过。 2025年2月18日,徐京坤抵达法国莱萨布勒多洛讷港口,成为中国首位完成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的船长,也是这项“航海界珠峰”赛事历史上的第100位完赛者。 “‘独臂船长’这个称呼是我自己取的。”面对镜头,徐京坤总是笑得坦然,“在海上,我常常忘记自己只有一条手臂。” 单人环海8年后,终于不再孤独远航。2025上海帆船公开赛昨天在滴水湖开赛,徐京坤和相识17年的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重逢、并肩作战。来自全国各地的帆船爱好者与他同场竞技,还有热爱帆船的青少年向他请教。 “太爽了!”这是徐京坤上岸后的感慨,他说:“我的单人环游旅程已经结束了。”人生下半场,从上帆启航。他想要建立青少年帆船培训学校,让更多孩子投身航海事业,还想要建立航海团队,跟队友一起体验大帆船的乐趣。 一个梦想的远航 徐京坤的远航梦,从一条废弃的帆船开始,“有了船,我就可以参加健全人的比赛。” 12岁时,因为鞭炮意外爆炸,徐京坤失去了左前臂。体育给他打开了一扇窗,练习田径两年后,徐京坤进入国家残疾人帆船队,参加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梦想刚刚“启航”,但又很快“搁浅”。奥运会后,国家队解散,徐京坤回到家乡做起了小生意。 徐京坤讨厌没有目标感的生活,翟墨船长环球航行归来给了他一个方向。“原来队伍解散了,我还可以自己去航行。” 在崂山船厂,徐京坤发现了一艘25年船龄的废弃J24帆船,龙骨断裂,绳索风化,锈迹斑斑。花了7个月的时间,他亲手修复了这条船,取名“梦想号”,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远航——环中国海。出发时,他带着那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情,也带着一些怨念,“为什么我一辈子要这么难?为什么大家都不相信我?” 海上,一只小蜜蜂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对着这个新伙伴,他唱起了歌。看着这个小生命在浩瀚大海中依然奋力振翅,他突然释怀了。将之前乱七八糟的想法都抛掉,只带着一股劲,“拼死一搏。” 航海的时候,徐京坤觉得,船变成了自己的手,变成了翅膀,变成了一身盔甲…… ![]() 不断刷新离岸航行历史 成功于徐京坤,不是终点,而是海平面另一端的又一道浪。他想更进一步,加入环球航海赛队,可是因为左手断臂,没有赛队愿意接受他。“落单”的徐京坤并未放弃,而是独自踏上征程。 一个人在海上漂泊,星空成了徐京坤唯一的对话者。他凝视着宇宙的虚无,幻想某种生物正俯瞰众生:人类如蚁群匍匐于地表,一只离群的蚂蚁,执拗地冲向海洋的尽头……凭借这股“荒谬”的勇气,他碾过中国海的暗涌,又撕破了大西洋的季风。 2014年的法国,咸涩的海风中,飘荡着壮士的勇气,那里是单人极限远航最发达的地方。去法国训练备战MINI TRANSAT单人不间断跨大西洋的开端,并不顺利,签证信息错了、气候不适应、语言不通,徐京坤发现,通过环中国海建立起来的一点信心和生活的秩序,好像又被打破了。“那里全都是跑过很多次环球的选手,不会有人来关照你。” 不再是沿岸航行,而是真正要抵达大洋深处。徐京坤坦言:“当时是有些恐惧的。”出发前,要签生死协议,成功完赛后,从此,徐京坤每一次参赛,都创造了中国船长的离岸航行历史。 ![]() MINI TRANSIT——受访者供图 找到航海的终极目标 有一天在码头,徐京坤突然看到了IMOCA60。在MINI(迷你)帆船面前,它就像是钢铁巨兽,徐京坤听到了来自“旺代”的召唤。 旺代,多么熟悉的名字。 2007年,不满18岁的他在纽约参加世界帆船锦标赛时,在一本杂志封面上,看到了IMOCA60,“太梦幻了,像一艘宇宙飞船。”当时的他,对旺代一无所知。这一次,终于近距离看到了这艘“野兽”,“虽然很震撼,但帆船的造价、比赛的难度,依然让我觉得遥不可及。”徐京坤说。 2016年,徐京坤收到了旺代组委会的邀请,参加启航仪式。“当整个城市几十万人都在为比赛呐喊时,彻底震撼了我,点燃了我。”徐京坤说,“我突然发现,身体里一颗梦想的种子破土而出,长成了参天大树。”他对团队说,“未来一定有一天,我们中国的队伍会出现在这个赛场。” ![]() 完成旺代航行后,岸边聚集着为徐京坤欢呼的人群——受访者供图 2021年秋天,徐京坤决定,买一条超级赛船,参加2024年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 先来了解下旺代的背景。这是唯一一个以整个地球为赛场的比赛。迄今为止,完成旺代环球航行的共有100人,比登上太空的人还少,而徐京坤是第100名航海家,也是唯一的一名中国人。 自从将完成旺代作为自己的航海终极目标后,徐京坤的生活变成了一场战役。“2022年朗姆路单人跨大西洋、2023年咖啡路双人跨大西洋都是为了获得旺代环球的资格,我们没有那么多财力,只能把一个赛季当成3个赛季,把一个人当成10个人用。”他说。 为了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IMOCA60,徐京坤带着买游艇的钱,过起了流浪汉的生活。他连行李箱都没带,只背了一个双肩包,开了一台车。白天跟人谈船,晚上就睡车里,能省则省。 ![]() 一直以来,买船的钱都由热爱航海的各路兄弟赞助。一条全新IMOCA60售价高达900多万欧元,徐京坤从瑞士人手里买到了一条性能极好的二手船,“只花了”两三百万欧元。他不敢磕碰这条心爱的帆船,因为修不起。 IMOCA60是帆船中的“F1”,就像是一艘没有燃料的宇宙飞船,用的都是航天材料,有很多卫星通信设备,集合了当今世界最顶尖的船舶科技。“它不是在水里航行,而是在水里飞行,非常快,也非常难驾驭。” 再一次,没有人手把手教“独臂船长”如何驾驭这条帆船。唯一一次学习,是在交付时,跟瑞士团队在海上测试了一下所有的设备。在正式参加旺代前,他翻译了大量资料,自学使用设备的方法、维修的技巧。 ![]() 攀登航海界“珠穆朗玛峰” 在此之前,徐京坤已经完成6次跨大西洋,但旺代不一样,它被誉为航海界的“珠穆朗玛峰”。 凶险海角、赤道无风带,以及暴风恶浪纳入赛道。徐京坤直言:“很多地方都不是人待的地方。而当每次等待风暴来临的时刻,是最煎熬的时刻。” 最猛烈的一场风暴,风力达到62节,海浪有10米高,气温约零下5摄氏度。风暴来临前,要加固船上的设备和物资,因为风暴降临的时候,船舱里就像是滚筒洗衣机,小小一个烧水壶都有可能将你的头打破。徐京坤在身上挂一个袋子装面包和水,“因为很有可能在几十个小时里,我动弹不得,只能保持在一个安全的位置上。” ![]() 受访者供图 回想起来,有无数个险象环生的瞬间,令他唏嘘不已。徐京坤和参加上帆的各支船队、上海的帆船青少年分享了这么一个细节:有一面300多平方米、重100公斤的船帆,在30米高的桅杆顶端被卡住了。如果不能及时降下来,一旦风暴来临,船帆会将整条船撕碎。他唯一能做的,是爬上30米高的桅杆,将这面船帆释放掉。你一定想象不到这样的画面,在摇摆的海面上,徐京坤连续上了3次桅杆,也就是单手爬了接近100米的垂直高度,才将船帆降下来。“这意味着我爬了10层楼的高度,太难了……” 跨越合恩角后,徐京坤手写了一块牌子,对着镜头庆祝这一时刻。合恩角是智利南部合恩岛上的陡峭岬角,洋面波涛汹涌,终年强风不断,气候寒冷,是航海家所畏惧的航海难关。那里有一个世界知名的灯塔,徐京坤通过电台和灯塔取得了联系。令他感动的是,守岛的智利人用英文对他说:“Jingkun XU,我知道你一定会来,我一直在等你。” 99天的环球航行里,徐京坤吃了99天的泡面。今年是他的本命年,农历新年那天,他还给自己包了一顿饺子。其实,整个航行过程中,没有多余时间让徐京坤感到“无聊”。船上有8面船帆,需要根据不同的风力更换不同的船帆,有大量的通讯、导航电子设备需要维护和管理。他还要拍摄视频、写日记,保证信息的传递。 因为是24小时不间断航行,睡觉是无比奢侈的。他只能每次睡10-20分钟,每天累计起来睡3-5小时。他也会冲着大海怒吼:“来吧,怎么样吧!”挑战风暴、突破风暴,这就是航海的骑士精神。 仿佛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当徐京坤驾驶“海口号”抵达港口时,近万名当地群众,为他欢呼庆祝。那一刻的心情,形容起来很简单,“我觉得特别幸福。我终于证明给所有人看,梦想说到做到。” 梦想一定不会止步 徐京坤总是很自然地露着左臂,用它托着手机打电话、在分享会上夹着话筒,“我可以切菜、切肉、包饺子。很多次落水时,都是靠它把我搂上来的,特别棒。这是我的标记。” 妻子称他为“卑微的梦想家”。对此,徐京坤解释道:“通往梦想的路注定是不平凡的,要付出很多牺牲,甚至要卑微匍匐地前行。” 人生的第一次远航,是2011年,启航时间8时08分。而在法国,同样是在当地时间8时08分冲过了旺代的终点线。“就像历史的轮回一样,我终于在这里完成了一个闭环。” 梦想,一定不会止步,他说自己追寻梦想是“贪心”的。人生的下一篇章,才刚开始。“当我最终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我的视野被打开了。”他正在关注青少年教育,以及残障儿童的航海教育。在上海,他告诉各位记者:“我希望将航海运动的勇气和力量,传递给孩子们,鼓励他们去造梦、追梦,我也很乐意为他们的梦想保驾护航。” ![]() 徐京坤参加上帆——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海平线之外的新乐趣 回想这些年来自己同大海的关系,徐京坤承认,自己的思想在变得成熟。 “航海赋予了我很多东西,它改变了我的生活,赋予了我生活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大海会惩罚一切虚假和懦弱的人,只有乐观、缜密、勇敢的人才能一次又一次到达彼岸。 最初的时候,徐京坤将大海当成对手、当成要去征服的对象。如今,他和海洋的关系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大海已经完全成为了我的朋友、我的优秀伙伴。” 航海是一项极限运动,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生活方式,就像房车旅行一样,阳光明媚的时候,躺下来,全身慢慢放松。徐京坤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航海经历,让大家关注海洋,“用正确的方式去和海洋和谐共处,而不是把它当成畏惧的对象。” ![]() 徐京坤分享会——上帆组委会供图 回到陆地后,徐京坤这才发现,自己的伤病越来越严重。参加上帆之前,他去做了一次体检,全身上下都是伤,更令他没想到的是,由于长期使用右手工作,肩膀韧带断裂。下周,徐京坤将在华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即便如此,他还是一口答应了上海体育局和徐莉佳的邀请,来参加上海帆船公开赛。 这是徐京坤第一次在湖面上比赛,“比赛过程中,能欣赏到两岸美丽的城市风光,让我对帆船感受到了新的乐趣。而且看到了很多新鲜的面孔,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项运动,我觉得上海的帆船氛围很热烈。” 原本,船长徐莉佳并没有给他布置繁重的工作,可一进入比赛状态,徐京坤又忘记了伤痛,主动忙前忙后。他说:“我的疼痛感觉,有一个开关。当我一上帆船,疼痛便关掉了。” ![]()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