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观察|共赴科博之约,全力向新求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7:09:00    

本报特约评论员

突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成效,是本届北京科博会的一大亮点。来自“三城一区”和中关村各分园的400多项最新成果将在科博会精彩亮相,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技展览盛宴。科博会好比一扇未来之窗,让人们触碰到无限可能。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十位的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已突破万亿规模,具有首都特色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

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5月8日拉开帷幕。本届北京科博会聚焦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集中展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丰硕成果,深化国际科技开放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有机融通,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为期4天的盛会迎来国内外800余家参展企业与机构,将凝聚创新力量、汇聚创新资源、深化创新合作,展会成果值得期待。

北京科博会创办于1998年,是中国首个以科技为主题的大型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展会,也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科技类展会,已连续举办26届,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个境外代表团参加,4万余家中外机构和企业登台展示,签署合同、协议总额1万多亿元。北京科博会全程见证并参与了我国科技发展从“引进来”到“自主创新”再到“走出去”的光辉历程,成为展示我国科技创新前沿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科技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新空间和历史新机遇。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十一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3万亿元,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类脑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国家实验室组建运行,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部分重点行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不断壮大,向“新”求“质”的步伐日益稳健。

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的北京,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知重负重的责任感擂鼓催征。突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成效,是本届北京科博会的一大亮点。来自“三城一区”和中关村各分园的400多项最新成果将在科博会精彩亮相,“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能够连续空翻的双足人形机器人N2、国际领先的眼科诊断设备超广角全域扫频OCT等世界科技前沿技术和产品,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技展览盛宴。科博会好比一扇未来之窗,让人们触碰到无限可能。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唯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加快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本届科博会上,从光量子计算、基因大片段写入、柔性传感技术等多项底层原创成果,到室温运行光量子计算机、国产卫星激光通信系统、可治疗遗传疾病的基因药物等创新展品,再到钠离子电池储能优化、卫星实时数据处理等实际场景应用,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北京在未来产业赛道的系统性布局与先发优势。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十位的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已突破万亿规模,具有首都特色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

按照中央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今年要形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无论是加快破解“卡脖子”瓶颈制约,还是用好中关村改革“试验田”;无论是推动“三城一区”联动发展、错位发展,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还是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都还需善谋善为,让创新之音更加昂扬激越。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博会既是对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检阅,更是对北京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次再动员。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