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暑假作业“赶工潮”再度上演,“拖延魔咒”如何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09:51:00    

市图书馆。

“烂尾楼赶工期又到了!”

“只要不开学,作业永远做不完,Deadline(最后期限)才是人类的第一生产力!”

“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赶作业。”

随着开学日期临近,暑假“余额”已不足,这些调侃的段子在宁波一些家长的朋友圈里刷屏,中小学生暑假作业“赶工潮”再度上演。

图书馆成“临时作战室”

孩子们的作业。

近日,上午11时许,宁波图书馆一楼的读者自修室里座无虚席,不少座位被中小学生“占领”——数学练习册、语文作文本、英语试卷在桌面上铺开,笔尖在纸张上飞快地滑动。

在少儿图书借阅区,几张桌子成了孩子们的“专属课桌”:有人低头飞快演算数学题,眉头紧锁;有人对着空白作文本冥思苦想,寻找灵感。

“还有这么多空白呢!”正在刷数学题的小周翻开暑假作业,记者看到,他的作业本上,还有近半题目未作答。此外,语文作业他还有两篇作文和好词好句摘抄没完成。

“开学前,作业应该能够赶完。作文先写掉一篇,还有一篇只能留到报到当天再写了。”四年级的小周坦言,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其实不算多,但暑假里他报了三个兴趣班,本以为能在兴趣班的间隙完成作业,但总想着“明天再做不迟”,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现在只能抓紧补。

六年级学生小林的“待办清单”上,作文和手抄报是最棘手的两项。“7月份写了一部分,当时觉得每天写一点很轻松,后来去奶奶家就放飞自我了。8月份又去呼伦贝尔大草原玩了一周。回来一看,开学只剩几天了。”

小林无奈地说,每年开学第一天老师都会收作业,没做完的要在一周内补完。“与其这样,不如现在抓紧写完,图书馆气氛好,妈妈上班前把我带过来了。”

不少家长提到,作文、手抄报等书面作业,自制模型、小制作等手工作业,博物馆参观、做社区志愿者等实践作业,是“拖延重灾区”。

“作文需要半天时间,手抄报更麻烦,要找素材、排版、画画、涂色,一套流程下来至少要一天;实践作业前期没规划,最后根本没时间去做,只能‘烂尾’。” 一位陪孩子补作业的家长说。

家长调休“人盯人”

孩子们的作业。

在图书馆的“赶作业大军”中,家长们的身影不少。有的坐在孩子身旁静静看书,每隔一段时间提醒“注意坐姿”“加快效率”;有的自带笔记本电脑,一边处理工作,一边时不时看下孩子的作业进度;还有的家长干脆请了假,开启“人盯人”模式,帮孩子梳理作业清单,检查完成情况。

“孩子在家写作业太容易分心了,一会儿玩文具,一会儿偷看动画片,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能拖两小时。”家住鄞州区东部新城的李女士特意调休两天,陪着孩子泡在图书馆,“我帮他把没做完的作业列了清单,按优先级排序,监督他一项项完成,顺便让他提前收心,免得开学后不适应。”

李女士坦言,刚放暑假时,她还帮孩子制定了“每日学习计划”,想着“弯道超车”,结果孩子去外婆家住了两周后彻底“摆烂”,计划表成了放在抽屉里的废纸。“现在不指望别的,能在开学前把作业做完就不错了。”

采访中多位家长提到,部分学校老师推行的“暑期作业定期检查”机制,有效减少了孩子拖延的情况。“有的老师抓得紧,每周会在班级群里提醒作业进度,还会抽查部分学生的作业打卡照片,孩子知道有人监督,就不敢把作业拖到最后了,希望我们的老师也能这样。”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说。

妈妈陪孩子做作业。

与“赶工族”不同,部分善于规划的孩子早已完成暑假作业,进入“预习模式”。

五年级学生小李就是同学们口中的“卷王”——暑假作业发下来10天就全部完成,其中数学作业仅用了两天。

“平时,我是出去旅游也会带作业,利用碎片时间写,回来后就轻松了。”小李说,现在来图书馆就是看课外书、做做数学拓展题。“妈妈说提前收心,开学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另一位家长王女士也带着“超额完成任务”的女儿在图书馆:“暑假前期抓紧学习,后期就能从容安排游玩,孩子学习起来也更轻松高效,不会赶得焦头烂额,我们家长也省心。”

妈妈陪孩子做作业。

拖延背后有原因,合理规划是关键

同样量的暑假作业,为何有的孩子10天就能完成,有的却要拖到最后时刻?

鄞州区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负责人郑聪丽指出,这背后离不开“拖延症效应”的影响。“当任务时间充裕时,大脑会自动降低紧迫感,反而在Deadline临近时才能激发‘应激反应’。再加上暑假里诱惑太多——去海边度假、在家追动画片,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吸引力,让孩子更不情愿动笔。”

郑老师还说道,孩子拖延还与三大深层因素相关:

一是内部动机缺失,与“自我决定论”中的自主感缺失有关,孩子既没感受到完成作业的主动选择权,也不理解作业的意义,部分孩子甚至因过往受挫陷入“习得性无助”;

二是如果作业难度与认知负荷失衡,难度超出能力范围时,孩子会因畏难本能逃避;

三是专注力与执行功能薄弱,儿童阶段大脑前额叶皮层尚未成熟,易受环境干扰,再加上夏季作息紊乱、运动不足,专注力更易受影响。

郑老师建议,想要避免“临阵磨枪”,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提前制定详细的暑假计划,将作业与游玩时间合理分配:“比如每天固定1-2小时写作业,完成后再安排娱乐活动,让孩子形成‘先完成任务再放松’的习惯。”

同时,还可以帮孩子把作业拆解成“小目标”:列出所有待完成的项目,每完成一项就打勾,孩子看到成果会更有动力。另外,把难度大、耗时长的作业(比如作文、手抄报)放在上午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做,简单的重复性作业留到下午或晚上做,效率会更高。

暑假作业不止于“完成”,更在于“成长”

孩子正在图书馆做作业。

对于有些人认为“暑假作业不重要,突击补写没意义”的说法,记者采访了几位班主任,他们表示,暑假作业的价值关键在于设计与布置是否合理:若只是机械刷题、重复抄写,孩子为赶工敷衍完成,确实意义不大;但如果作业能结合学科知识,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对孩子成长是有帮助的。

像当前学生剩余较多的作文、手抄报、手工制作和社会实践类作业,实则暗藏成长价值——写作文时梳理暑假经历、组织语言,是对生活的深度梳理;做手抄报时主动查资料、设计版式,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手工制作中思考拼搭与修改,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更能让孩子将课本知识与生活联结,实践过程中动了脑、动了手,就有收获。

一年又一年的暑期“作业冲刺战”,暴露了部分孩子在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上的不足。老师们再次提醒:只有合理规划、张弛有度,才能让假期真正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充电期”。

编辑:龚一鸣

#宁波头条##宁波##宁波身边事#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