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文 许华凌 中国移动日前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整体数据都在增长,看起来挺稳的。不过在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杨杰也提到了一个让人关注的问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现在网上各种“大流量卡”“低价流量卡”特别多,本来是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的“携号转网”,现在反而成了运营商之间打价格战、恶性竞争的工具。甚至还有很多不合规、不正当的操作,也集中在携号转网上出现。(金羊网8月9日) 携号转网本是一项惠民政策,旨在赋予用户自主选择权、促进公平竞争,本该成为打破电信垄断的里程碑。但随着市场竞争激化,它却沦为运营商恶性竞争的工具。“转网优惠战”演变为“恶意挖角战”,“用户自主选择权”异化为“数据买卖筹码”。 “携号转网”乱象背后,是市场调节失灵、行业自律失灵和属地监管失灵交织而成的纷乱局面。运营商推行低价倾销策略,如“一折套餐”或捆绑宽带服务的长期合约,实际暗藏服务缩水或隐性收费陷阱;违规设置转网门槛,如收取高额违约金、绑定未告知的增值业务或“靓号”限制,人为拖延办理进度;利用虚假宣传诱导用户转网,甚至衍生黑产“代客投诉”行为;技术人员私下设置“隐形障碍”,地方通管局对“纳税大户”的违规行为常采取“以罚代管”……凡此种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携号转网”乱象,亟需国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纠治。在国家层面上,工信部出台《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禁止利用携号转网实施恶性竞争,确保政策回归“惠民服务”定位;在立法层面上,应加快《电信法》修订进程,将阻挠转网行为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范畴,将“用户号码自主权”写入基本法条;在技术层面上,需建设全国统一的携转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异常转网行为;在惩戒层面上,需建立运营商信用档案,对恶意竞争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应该指出的是,根治乱象不是回到垄断老路,而是要构建“用户主权+有序竞争”的新生态。任何将技术创新异化为壁垒手段的行为,都将遭受市场严厉审判。 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多方协同、综合治理的监管模式,有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唯有国家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发力,当每一通电话、每一兆流量都能自由流动,每一条意见、建议、投诉都能得到尊重和解决,“携号转网”这项惠民政策才能回归初心。唯有以国家意志破除垄断壁垒,用制度创新保障选择自由,才能让技术进步真正转化为民生福祉。 来源:华声在线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