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金昌:筑巢引凤暖民心 城乡共绘安居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21:24:00    

安居乐业,民生之本。在金昌市,“住有所居”不仅是政策目标,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幅生动图景。从保障性住房建设到新农村改造,从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到人居环境优化,金昌市以民生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着“居者有其屋”的幸福答卷,为城乡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保障性住房:
为新市民筑起暖心巢

在金川区金贵四巷深处,五层楼高的金川区保障性住房巍然矗立,米白色墙体与湛蓝天空相映成趣,楼宇间错落的玻璃窗折射出温暖光影。走进里面,有单人间、双人间以及4人间多种房型,更是配备了电视、电冰箱以及洗衣机等多种生活设施。

“我刚刚参加工作,工资不高,以前租房总担心房东涨价,现在有了保障房,心里踏实多了!”从平凉来金务工的何叶新说。

近年来,金昌市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破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难题的“关键一招”,通过统筹规划、智慧管理和政策扶持,构建起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目前全市3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稳步推进,总房源达1656套,中央及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已到位4066万元。金川集团人才公寓建设项目新建2栋公寓式宿舍共1064套,总投资4.673亿元,当前主体封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10月底竣工,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金昌经开区项目新建3栋住房,包含340套住宅型及164套宿舍型,总投资2.208亿元,其中1#、3#楼已封顶,2#楼正进行主体施工,预计明年10月份竣工;金川区老旧小区改造配套项目88套保租房已竣工投用,总投资1706.9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金昌市在建设中突出“职住平衡”理念,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建非住宅,将项目优先布局在交通便利区域,并配备全套家具家电、5G网络和便民电梯,执行民用水电价格,让保障房真正成为“拎包入住”的安居之所。

新农村建设:
绘就宜居新画卷

走进金川区宁远堡镇白家嘴村,一幅田园与现代交融的画卷徐徐展开,双向六车道的柏油路取代了昔日的沙土路,白墙灰瓦的新式农宅错落有致。这个曾经的“落后村”,如今已成为全市乡村建设的样板。

65岁的白兴全是村庄变迁的见证者。两个儿子在新居民点各建了一院住房,父子三户比邻而居。“以前一大家子挤在平房里,现在虽然各有各的空间,但串门却走两步路就到了!”他抱着孙子站在自家小院里,满脸欣慰地说:“这日子,攒劲得很!”

自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以来,我市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农村为腹地,统筹空间布局和城乡规划,优化乡村生活空间布局,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按照聚集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三种分类,依据规划分步进行建设。

2024年,全市共拆除破旧农房1305院,新建1971院,配套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等设施,真正实现“建一片、成一片、美一片”。

通过努力,我市农房面貌显著提升、农房安全性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可靠、村容村貌持续美化。同时,新建居民点配套建设了道路、供排水、垃圾收运设施,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美化了生活环境,人民幸福感不断提高。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从“忧居”到“优居”的跨越

“以前住土坯房,下雨就担心塌墙。现在的新房亮堂又安全,养花种菜都舒心!”在永昌县河西堡镇沙窝村集中安置点,村民李玉梅热情地展示着自家新房,只见客厅宽敞明亮,厨房里燃气灶、抽油烟机一应俱全,卫生间铺着瓷砖,热水器24小时供应。

2023年,河西堡镇沙窝村194户村民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支持下,告别山脚下的老旧平房,搬进毗邻工业园区的新社区。

沙窝村的蜕变是金昌市避险搬迁工程的缩影。当地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蓝本,邀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量身定制方案,坚持“群众意愿优先”,最终形成“依路而建、产居融合”的布局。新居不仅通水、电、燃气和供暖管网,还配套卫生服务站、学校和体育公园,实现“村民”向“市民”的无缝过渡。

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是一项事关人民福祉的民生工程,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务实之举。2024年,全市1297套集中安置房已全部入住,2025年计划实施搬迁948户,新生活正迎面而来。

从保障性住房的暖心巢到新农村的美丽画卷,从地质灾害区的“忧居”到新社区的“优居”,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金昌市以“住有所居”为纽带,将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让更多人住得安心、舒心、暖心。

记者:张诗雅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