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人生如茶,必经杀青之灼、揉捻之痛、渥堆之寂,方能在岁月里舒展回甘。 ![]()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3月初以来,重庆巴南区白象山上的定心茶园迎来了春茶开采季,茶农在万亩茶山中忙碌,茶园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 巴南区二圣镇的白象山位于明月山脉中段偏南位置,海拔800—1200米,地处中国名茶生产带上。山上的定心茶园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太阳升起,一大片茶园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非常美丽,这里也被网友誉为“斯里兰卡重庆分卡”。 ![]() “茶二代”张璐是定心茶园的主理人、重茶集团总经理。她的父亲张节明从1976年开始,就带领着当地村民种茶,开创出这座茶山。十多年前,张璐留学归来,跟着父辈潜心学习种茶,接手经营茶园,她也入选为全国“巾帼新农人”创业典型案例。 ![]() 重茶集团大力实施“公司+基地+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营销”多元化发展模式,通过赠送茶苗、技术培训、红利奖励等惠农措施,增强农民种茶信心,带动茶叶专业合作社及二圣、惠民等镇街农户增收致富。如今当地已建成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4000亩,并示范带动周边茶园面积近20000亩。 ![]() 茶园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增收门路。每年春季,定心茶园都会迎来一批专业的采茶人,刘万芬就是其中的采茶能手。采茶人要求采摘茶叶时眼疾手快、动作娴熟,刘万芬每天一大早就上山工作,除了在茶园食堂吃午饭以外,一般都不停歇,把时间利用到了极致。 ![]() 茶园会在每天中午12时30分和下午7时30分两次统一接收茶农采摘的茶青。这天上午,刘万芬半天采摘了10200克茶叶,挣了102元劳务费。刘万芬说:“去年冬季雨水较少,今年茶叶采摘量要小一点,去年每天的工钱收入还高一点。”墙上张贴的茶农劳务费发放表上显示,刘万芬3月劳务费收入6887.42元。 ![]() 茶业不仅富民产业,更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非遗项目。2009年,巴南茶叶制作因技艺精湛与独特,被列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制茶工坊里,“巴南茶叶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观禄在给青年员工教授采茶、制茶技艺。 ![]() 定心茶园的茶青采摘一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雨水前后,采嫩芽尖制“定心绿茶”;第二阶段在清明节前,采一芽一叶制“巴南银针”;第三阶段在4月中旬,采一芽两叶制“玉绿”。刘观禄要求学员,制作“巴南银针”,要严格遵循“一芽一叶、长度不超2.5厘米”的标准挑选茶青。 ![]() 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叫茶青,而制作绿茶的过程就被形象地叫为“杀青”。巴南茶叶制作技艺里包含抛、抖、撒等19种炒茶手法,制作全靠技师凭着手感和经验拿捏掌控。定心茶园目前虽然已经建成智能化名优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00吨,可茶园仍然保留和传承着传统手工制茶工艺。 ![]() 满山茶树不仅给白象山发展茶产业创造了条件,也为当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定心茶园近年来致力探索“茶康养+旅游”创新模式,打开茶园吸引游客前来采茶、制茶,休闲娱乐。 ![]() “茶二代”张璐作为新一代“茶农”,是推动茶山更“鲜活”更具朝气的重要推手之一。“2014年,我们‘巴南银针’老顾客提出了采茶需求,希望能够找个地方踏青。”重庆茶业集团总经理张璐说,茶园捕捉到了来自市场的“信号”之后,借鉴国外葡萄酒庄运营模式,于2015年在定心茶园正式推出了茶文旅融合项目。 ![]() 定心茶文化体验园建在定心茶园核心区,体验园内拥有采茶、手工制茶、茶艺课堂、新式茶饮、茶食品、茶餐、茶宿、茶文创周边等众多文化体验,成为中心城区一处颇具特色的打卡地。 ![]() “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为定心茶园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张璐认为,茶文旅融合板块虽然投入大,但其效益不仅仅体现在茶文化传播等社会效益上,最终还能带动茶叶销售端。张璐算了一笔账,根据后台数据显示,在茶园体验后的顾客,90%都会产生购买,复购率也达到50%以上。 ![]() 作为“新农人”,张璐更加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升茶业生产质量和效益。茶山上,智能化生产线建起来了,机器开进茶园,直播间里卖茶……科技赋能,实现从鲜叶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白象山的茶树长势更为喜人,茶叶也愈发醇香。 第1眼TV-华龙网 文/李燊 图/石涛、受访者 视频/李燊 美编/印山红 统筹/冯珊 李文科 监制/刘颜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