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50%乳腺癌女性想当妈,为何只有5%成功?国家出手,重要联盟成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3:44:00    

作 者丨闫硕 程迪 黄兰雯 白宇航 陈珊

编 辑丨季媛媛 林青云



3月29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琼海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25肿瘤健康管理大会暨健康中国癌症防治首席专家论坛在京召开。会上同步开展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联盟暨早发乳腺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启动仪式。


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联盟汇聚肿瘤科、生殖科、心理科等跨学科顶尖专家,联动医疗、科研、公益及媒体等多方力量,旨在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生育力保护支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防治方案。


作为联盟的核心行动,“早发乳腺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也在会上同步启航。这项工程将聚焦学术、公众、患者三方协同,未来将持续开展相关学术和公益活动,依托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联盟、媒体机构和患者组织构建科普防治网,以乳腺癌作为首个试点癌种,未来针对整体年轻肿瘤患者,推动形成癌症早诊早筛和生育力保护重要性的科普宣传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性支持性网络。


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联盟暨早发乳腺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正式启动



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联盟成立

共建生育力保护平台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35.72万例,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二位。相比美国,中国年轻乳腺癌比例更高且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中位发病年龄提前15岁左右。年轻乳腺癌患者由于发病时年龄尚轻,超过50%年轻患者有主观生育需求,但妊娠率仅不到5%。而在抗肿瘤治疗时,肿瘤患者需要直面化疗、放疗对卵巢功能的不可逆损伤,我国治疗规范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显著差距,患者治疗需求与生育的冲突亟待系统性破局。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明确提出要强化癌症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作出专题部署,强调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中指出,要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指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护绝非单纯的技术命题,而是关乎国家人口安全、家庭幸福与社会公平的民生工程。生存与生育这一矛盾不仅威胁个体生命尊严,更折射出人口发展支持体系的深层挑战。


为响应国家“2030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恶性肿瘤防治方案。由肿瘤科、生殖科、妇科、产科、心理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多个专业领域的顶尖专家,在乔杰院士、徐兵河院士等权威专家的倡导下共同发起成立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联盟,联合专业机构、公益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媒体,共同建设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平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指出:要在全国层面建立一个肿瘤学科与生殖学科共同协作联动的联盟机制。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让肿瘤学、人工智能、组学技术的突破为肿瘤防治提供全新可能;建立肿瘤诊疗相关数据库,为国家政策制定和学科发展提供方向;深化全周期管理的实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构建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倡导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越早越好、再晚不晚”的理念。通过“全方位提升、全周期促进”为人民健康服务。



多学科协作保护肿瘤患者生育力



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是一项横跨肿瘤学、生殖医学、心理学及遗传学等多学科的系统性工程,其诊疗决策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命延续。肿瘤患者生育力联盟倡导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在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中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跨学科的诊疗体系,为肿瘤患者提供全周期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在健康中国战略下,肿瘤生育学成为连接患者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的桥梁,多学科专家在跨界医咖秀——肿瘤生育学访谈环节,就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与在场媒体进行了分享和讨论。特别是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因其在中国的高发率以及在肿瘤领域取得的巨大进展,成为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项目的首个试点癌种。旨在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同时解决人口问题和生育问题,以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


跨界医咖秀——肿瘤生育学访谈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殷咏梅教授指出:作为综合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我院承担着双重职责,通过参与发起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引入多学科专家和资源,在加强患者全面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提升科研能力,在构建友好型医院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也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贡献江苏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肿瘤病医院院长张淑群教授表示:肿瘤生育学的跨界合作,是践行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有益尝试, 打破学科壁垒形成了肿瘤生殖和妇幼健康的研究体系, 符合现代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的趋势,无疑将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吕铮教授则建议:从外科角度,要对年轻女性患者在早期治疗中就进行生育保护观念教育。同时,建立应急机制和联络机制,以便迅速联系生育专家,避免长时间等待,及时探讨手术前后的治疗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方仪教授表示:从外科大夫的角度讲,要对年轻女性的生育保护做出观念上的改变,认识到生育保护的重要性,并在前期治疗中向患者灌输这一理念。同时,建立应急机制和联络机制,以便迅速联系生育专家,避免长时间等待。探讨手术前后的治疗策略,如是否提前进行卵巢功能抑制,以及手术过程中是否可以同时进行卵巢组织保存,减少患者手术次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严杰教授表示: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后,面临着生殖需求,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探讨从肿瘤外科到肿瘤内科衔接落地,为患者各种生命支持的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



关注早发乳腺癌患者生育需求

共建共享生育友好型社会



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不仅需要内部的努力,还需要政府、专业界、媒体和公众共同关注生育健康与肿瘤防治。希望通过规范化的诊疗质量控制,从早发现和防治乳腺癌开始,作为试点癌肿,推动肿瘤生物学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展到儿童青少年的实体肿瘤、血液肿瘤等。强调将生育健康纳入肿瘤健康素养提升行动,通过早育来降低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提高公众对肿瘤健康和生育健康的意识。用一系列的活动和倡议,希望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健康事业,为实现更健康的未来共同努力。


未来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医疗机构、科研团队、公益组织、患者社群及媒体平台将形成合力,共破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难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李蓉院长、严杰教授、宋雪凝、赵捷等专家领导也将在全国建立针对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中心,撰写临床操作指南。在患者教育层面,全面启动早发乳腺癌生育力保护科普防治网建设,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在全国范围内以医疗机构为阵地建设科教中心,开展患者教育和转诊工作。马飞教授认为,通过创新多元的传播形式向社会传递公益理念势在必行,由此打消公众对乳腺癌患者的歧视,为其构建生育友好的支持性环境和社会氛围。


本次活动上,由肿瘤患者主导创作的抗癌主题公益综艺剧《玫瑰姐的C位秀场》就同步启动,该剧目集结乳腺癌患者群体,通过歌舞剧、话剧、脱口秀、音乐、舞蹈等跨界艺术形式,是重构社会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认知的创新尝试。


乳腺癌患者公益综艺剧启动仪式


随着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联盟的落地和早发乳腺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肿瘤防治从对肿瘤患者的“疾病治疗”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转型。通过跨学科协作、技术创新与社会动员,正逐步构建医学普惠与人文关怀并重的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防治网,为破解肿瘤治疗与生育需求的矛盾提供“中国方案”。



如何共同建设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平台?一组海报带你看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