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关村论坛折射北京科技创新旺盛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8 13:49:00    

从“中国硅谷”到“世界中关村”,中关村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北京科技创新的真实写照;中关村的蝶变,不仅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缩影,也映射了中国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程。透过中关村论坛这个平台,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前沿科技进展和产业发展趋势,更可以看到北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取得的突出成绩。

中关村论坛是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合作平台。随着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2024年,北京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集群排行榜中列第三位,高被引科学家数量431人次,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4件,基础研究人才密度、投入强度等均居全国首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中关村示范区在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蝉联全国第一,预计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9.4万亿元,同比增长8%。

如果说,这些数字还不够具象,那么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中关村论坛智能体”,应用AI同传系统,利用声纹识别和语音拟合技术,实现演讲者用母语演讲原声进行同传翻译,近百台机器人活跃在年会各个场合,线上参会的嘉宾可以在元宇宙会场中感受沉浸式交互体验的魔幻意境……则让我们从可感可及的一个侧面,体味到北京科技创新的旺盛活力。

中关村论坛是一个面向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交流的国家级平台。透过这个平台,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前沿科技进展和产业发展趋势,更可以看到北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取得的突出成绩。

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旗帜,经历了从“电子一条街”到全球知名“硅谷”的华丽转变。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关村已拓展至如今的中关村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大兴-亦庄园等16个园。这一历程不仅彰显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的能力,也体现了北京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从“中国硅谷”到“世界中关村”,中关村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北京科技创新的真实写照;中关村的蝶变,不仅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缩影,也映射了中国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程。这也是为什么以中关村命名的论坛被视为科创“风向标”的原因之一。

透过中关村论坛这扇窗口,我们既看到“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企业矩阵,也看到北京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2.97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数量、总营收“双破万”的好形势;既看到中关村深入实施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24条措施的新突破,也看到北京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的新举措;既看到中关村围绕合成生物制造、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等细分领域,布局特色产业园的新谋划,也看到北京加快发展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的新作为。可以说,中关村论坛升级成为国家级平台后,中关村自主创新的脚步越走越快,北京科技创新的活力越来越足。

今年1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在京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及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显示,北京以绝对优势领跑2024年度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同期发布的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指数排名中,北京同样位列全国第一。以当下最为火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为例,北京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研发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逾2400家,其中上市公司达46家,独角兽企业达到36家,占全国比例超过50%。在技术创新方面,北京在通用大模型等主流技术路线上持续布局,部分成果已可对标国际水平。面对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潮,北京积极拥抱新技术革命,加速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广5G应用等措施,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在创新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北京也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创新链与产业链如何深度融合,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热点领域如何获得突破,等等。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我们将听到产学研各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这场创新与智慧激荡的科技盛会,必将为北京科技创新注入旺盛活力和强劲动能。

(本报特约评论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