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书架”转“货架” 京津冀技术交易再上新台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0 21:27: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张漫子、邓秋铃)记者从2025中关村论坛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上获悉,2024年京津冀三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万亿元,再上新台阶。

3月28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受访者供图)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反映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科技创新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技术协同攻关机制更加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技术交易愈发活跃。2024年,京津冀三地技术交易服务机构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线上平台建立科技成果信息联合发布机制,截至2024年底联合发布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480项。

3月28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受访者供图)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布的一组数据折射了京津冀技术市场协同发力跑出“加速度”:2024年三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近20%。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6497项,成交额8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记者了解到,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设立一年来,累计促成34个重大项目落地、120余项产学研合作开花结果。三地梳理并发布1155家京津冀科技创新券服务提供机构,促进1.43万台套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高水平推动雄安新区、滨海、宝坻和保定的合作园区建设,促进北京科技服务标准、模式、技术向津冀延伸,为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提供“类中关村”的创新生态支撑。

在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指导下,论坛现场,“京津冀技术市场协同创新联合体”成立。这一联合体由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协会联合三地重点产业相关高校院所、企业、投融资机构等主体发起,将聚焦京津冀产业链共性需求,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地区技术交易合作,推动构建创新生态,打造技术交易“金桥网络”,加快区域技术要素的互联互通,加速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