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家谈|以红色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1:35:00    

《云南日报》(5月7日第7版)

以红色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李雪章 黄子一

2025年是“扎西会议”召开90周年。“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是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后的新起点。这段红色历史不仅铭刻在党的光辉历程中,也深深融入这片土地,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扎西会议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正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考察时指出:“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这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红色文化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近年来,昭通市深入挖掘“扎西会议”这一红色资源,通过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让红色基因持续滋养乡村发展。走进今天的扎西,可以看到扩建的扎西干部学院新校区拔地而起,红色扎西大剧院已经投入使用,这些都是当地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旅游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昭通市依托扎西会议会址等丰富的红色资源,精心打造“红色扎西”旅游品牌。整合扎西会议纪念馆、花房子会议旧址、江西会馆等红色遗址推出的“重走长征路”主题线路,结合乌蒙山区壮美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模式。2023年,扎西红色小镇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余万元。为了让红色文化更生动可感,当地创新推出了《赓续扎西魂》舞台剧、《那年红军到扎西》音乐剧等文艺作品,并运用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馆,让游客能够穿越时空,真切感受那段峥嵘岁月,体验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扎西会议”体现的实事求是作风和群众路线,对今天的乡村治理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扎西镇田坝村,村委会借鉴红军时期的民主决策方式,设立了“红色议事厅”,每月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让村民充分参与村务管理。这种创新做法使该村矛盾纠纷发生率直线下降,村民满意度不断提升。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到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举办红色家风评选活动,红色精神正转化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同时,红色文旅融合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了新路径。昭通市积极探索“红色+”发展模式,将红色元素融入农产品品牌建设。当地打造的“红军粮”生态大米品牌,采用传统农耕方式种植,每斤售价达到普通大米的3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扎西红”苹果通过红色文化包装,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扎西干部学院等机构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人经过培训成为景区讲解员,有人返乡创业开办红军主题餐厅等,这些生动事例证明,红色文化正在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扎西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还有更大空间。当前,昭通市正在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工程,计划建立红色基因数据库,运用5G、AR等新技术让红色故事更好地传播开来。在文旅融合方面,当地规划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开发“长征步道+乌蒙山水”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在产业发展上,通过招商引资培育红色文化产业集群,已有企业签约入驻红色文创产业园。这些举措,都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持久的动力支撑。如今,“扎西会议”的精神历经九十年的风雨洗礼,依然闪耀着璀璨的时代光芒。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不仅让当地群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也为革命老区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红色文旅的深入发展,这片革命热土必将在新时代谱写更加精彩动人的振兴篇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老区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早日成为现实。

(作者分别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今日推荐


来源/云南日报

终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昭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